珍奥健康知识科普:神奇的微循环 吃喝拉撒都离不开它

人的正常寿命可以达到发育生长期的5~7倍,若没有疾病,应该可以活到100~175岁然而,我国居民预期寿命却只有76.3岁。究其原因,和一种很“细微”的东西密不可分。它,就是人体的微循环。那么,什么是微循环?它对健康又有哪些影响呢?

微循环

一个既微小又庞大的系统

微小

微循环,顾名思义就是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微血管(<100μm)的血液循环。虽然血管都是小血管,但它却是血液和组织细胞直接进行“贸易”,即物质交换、细胞代谢的场所。

庞大

微循环无处不在,遍布全身,人体的大脑、眼睛、耳朵、心脏、胃、肾等每个器官,每个组织,都由微循环提供营养物质和氧气,交流信息并排出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。

IMG_256

影响全身

微循环一旦出现紊乱,其供养的组织或者内脏器官就会受到影响,导致功能失调。如发生在大脑会出现头痛、晕眩;发生在心脏,则出现心慌、心痛;发生在胃部,会引起消化不良,腹痛;发生在四肢则导致肢体发麻、冰凉等“亚健康”症状,严重的微循环障碍则会使得脏器得不到营养物质,代谢废物排不出去,导致器官功能受损,发生衰老和疾病。

呼吸、思考和排泄

都和微循环有关

人的一切生命活动均需要能量来维持,除了学习思考、体育锻炼外,日常的呼吸、吃喝、消化、排泄,甚至是无意识的脑活动都会消耗能量,这一切仅靠心脏的收缩力是不可能做到的,必须通过微循环的调节和直接灌注,才能将能量送达。

大脑——我们思考时,会消耗多少血量?

人脑约占体重的2%,但消耗了心排血量的20%来维持正常脑功能,一个健康成年人大脑血流量大概是750ml/min。

IMG_257

然而,消耗如此之大,大脑却几乎没有能量储备功能,必须依靠持续的血流灌注来提供葡萄糖、氧气和其他营养物质,加上脑神经细胞不能修复或再生,死亡一个就少一个,所以血流量对大脑影响巨大。脑微血流若断流5~6秒,就会导致脑电波紊乱,断流5~6分钟,则会导致脑细胞出现永久性损害,甚至死亡。

游戏有血量条,但大脑没有储备功能。所以,如果经常出现头晕、头痛、眼花、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,一定要引起重视,及时去医院就医。

肺——每天数万次呼吸,吸进去的氧都去哪儿了?

人每天要呼吸数万次,但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吸一吐那么简单,而是包含了外呼吸和内呼吸。

外呼吸通过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,内呼吸氧气从肺泡进入血液,再进入组织,为生命供能,二氧化碳则从组织进入血液再进入肺泡。

作为气体交换的场所,成年人的肺泡总面积非常大,约为120㎡;同样地,为了方便内呼吸气体交换,肺的血流量也很大,约5000ml/min,运动时则更大。所以,肺部微循环一旦发生障碍,将导致血液和组织中酸性物质堆积和酸中毒,加重缺氧,促进肺部组织破坏,加重肺部感染等。

消化和泌尿系统——除了睡,吃喝拉撒全负责

口腔、食道、胃、肝、胆、胰、小肠、大肠……,从口腔的门齿起至肛门,人的消化道长达8m,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时间约20~40h,中间每一个脏器都有着自己的微循环,以支撑完成对应的功能。

IMG_258

如负责尿液排泄的肾脏,每天要产生150L~180L的原尿,其中99%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到毛细血管的血液里,剩下的形成尿液,一旦离开肾小球微血管的血液循环,则无法完成过滤,没有肾小管周围微血管的血液循环,则无法完成尿液吸收、浓缩以及分泌。

一日三餐,吃喝拉撒,是每个人每天都在经历的生活,想要健康,消化和泌尿系统健康是基础和根本所在,需“肾”重对待。

心脏——时常听说的冠心病,究竟是什么?

心脏是血液输送的动力器官,一生不停地进行跳动,依靠心肌收缩和舒张运动,将血液排出,经动脉血管输送到全身,再由静脉血管回流到心脏,心脏自身的血液供应,则依赖于冠脉循环。

冠脉环绕心脏,灌注心肌,静息状态下血流量约为264ml/min;剧烈活动时,为满足身体对氧气和能量的需求,心脏会出现反应性的心率加快,同时冠脉血流量也会增加到静息时的6~7倍,以供心肌需要。如果滋养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出现微循环障碍,则会引发心肌缺血、心绞痛、心肌梗死和冠心病等。

所以,冠心病其实就是冠状动脉病变,导致心肌缺血、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。

 

软软弹弹

血管与循环健康的秘密

从胎儿时期开始,人类就已经具有独立的血液循环了,保持健康的血液循环既是生命所必需,也是健康的重要保证,这其中,血管的软硬和弹性至关重要。

IMG_259

血管弹性,也叫动脉弹性,是指血管壁的缓冲能力,不但可以反映血管健康水平,还可以反映血管对日常工作和体育锻炼等应激负荷的适应性,即血管适应外界刺激的能力。

一般来说,血管愈软,其弹性愈高,输送血液和调节血压能力愈强,健康状况愈好

血管变硬,则弹性减退,血管壁缓冲能力变弱。结果,当心脏收缩向动脉泵血时,动脉管壁受到的切应力更大,脑、肺、肾等便容易受到损害,造成认知功能和肾功能损伤。

而改善和预防血管硬化的方法,通常有:1.坚持适当的体育锻炼,如慢跑、游泳等;2.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,如减重、戒烟戒酒;3.健康饮食,控制盐的摄入;4.药物干预,控制三高等。